5月23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西南交通大学主持(项目总体负责人:王开云研究员),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科技成果进行了鉴定。
该成果针对大轴重、长编组重载铁路运输特征,系统地开展了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相关论著被他人引用885次,其中SCI他引134次,单篇被他人引用最高次数为396次。
鉴定委员会认为:(1)提出了重载列车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方法,该方法包括理论模型、计算方法及计算机仿真系统,为重载机车车辆与轨道系统动力学性能优化设计及安全评估、重载列车编组与操作模式优化等提供了符合现代重载铁路运输特征的新方法,被国际重载协会列入重载铁路运营最佳实践指南。(2)提出了列车牵引模式与机车操纵方法、机车车钩摆角安全控制限值、重载机车关键结构参数合理匹配等降低重载列车运行时纵向冲动和保障运行安全的关键技术。(3)提出了减轻重载机车车辆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关键技术,包括重载机车车辆低动力作用设计的悬挂参数合理匹配、重载铁路轨道结构强化、重载铁路曲线钢轨非对称型面设计等关键技术。
经专家组鉴定:“该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重载列车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方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杜彦良院士、任尊松教授、许玉德教授、石广田教授和姚力、冀彬、关雪梅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组成。四川省科技厅成果处杨品华处长,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助理何川教授、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翟婉明院士和科研院副院长张骏等参加了鉴定会。